档案印记 丨⑦左权将军:太行忠魂擎山河丰碑

英雄档案:

左权(1905-1942),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八路军参谋工作的奠基人,是抗战期间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1925年左权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选派到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回国后,担任红军重要领导职务。在井冈山时打过反“围剿“,长征时在突破乌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攻占腊子口等战斗中均有重要贡献。1936年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

1940年10月,侵华日军冈崎大队约500人占据关家垴高地,凭借地形和火力优势固守。八路军决心歼灭该敌,以打击敌嚣张气焰。左权协助彭德怀制定作战计划,并亲赴前沿阵地指挥。面对敌军坚固工事和八路军装备劣势,他提出“土工作业逼近”战术,命令战士挖掘壕沟接近日军阵地,减少暴露在火力下的风险。同时他协调八路军385旅、386旅等部队多方向进攻,分散日军火力。在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左权不顾个人安危,站在距敌仅数百米的位置直接指挥,极大鼓舞了士气。经两昼夜激战,八路军毙伤日军400余人,虽未全歼敌军,但重创其有生力量,迫使日军撤退,挫败了日军“扫荡”企图。关家垴战斗是八路军在百团大战期间对日军的一次重要攻坚战。

▲1940年10月30日,新华社发表《关家垴血战歼敌,坂井大队歼灭殆尽》(中部战区某档案馆)

▲1940年11月15日,左权在新华社发表《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新胜利》(中部战区某档案馆)

1941年11月,在日军对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发起进攻时,左权将军沉着指挥部队布防,利用假地雷、防毒气等战术成功抵御日军进攻,此役以较小代价歼敌千余人,被中央军委称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左权将军文武兼备,著译丰富,1939年—1941年,先后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伏击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军事著作。1942年与刘伯承合译的《苏联工农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被八路军总司令部列为步兵战术教育的基本教材。

▲左权军事著作《伏击战术》(山西省档案馆)

▲左权编写的《抗日战术问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从1940年至1942年期间,左权将军给家里手书11封家书,信中记录了左权与妻女分别期间的家事和战事,透露出左权将军对妻子刘志兰政治方向上的指导与帮助以及生活上的关心与呵护。

▲左权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

▲左权与妻女合影(太原市档案馆藏)

1942年,日军第一军司令长官岩松义雄制定了以消灭八路军总部为目的的“C号作战计划”。5月25日,在“益子挺进队”精确情报的帮助下,日军尾随八路军转移路线急迫追赶,警卫连与日军展开激战。彭德怀、左权、罗瑞卿决定分路突围,各自为战。左权坚决要求承担掩护断后和带领总直机关、北方局机关和党校突围的重任。日军发现八路军突围意图后,快速收缩包围圈,地面炮火猛烈,空中飞机轮番轰炸。下午两点,左权率部队抵达麻田东侧的十字岭。此时大部队已突围至十字岭东侧山腰,但仍有少量人员被困在狭窄山沟中。当左权返回营救掉队人员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7岁。

朱德听闻左权牺牲的消息,悲愤不已。1942年6月15日,挥泪写下《吊左权同志在太行山与日寇作战战死于清漳河畔》一诗。6月20日,抗战日报发表《悼左权同志》。

▲朱德为左权牺牲题悼诗(中央档案馆藏)

▲抗战日报1942年6月20日发表的《悼左权同志》(中部战区某档案馆)

左权将军的牺牲是八路军的重大损失。为了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根据山西辽县人民的强烈愿望,决定将他的牺牲地辽县改为左权县,从此左权成为刻在每一个辽县人民身份证上的名字。

▲1942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关于辽县易名左权县的通令(左权县档案馆藏)

▲1942年9月2日辽县县长巩丕基写给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颁发县印的请示(左权县档案馆藏)

2009年,左权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正如刘伯承、邓小平在悼念左权的文章中写道:“最好的纪念,不是在死者血泊的周围踯躅,而是踏着他的血迹前进,向死者与我们共同坚信的真理前进。”

供稿:中部战区某档案馆;作者:彭超

精彩回顾

原标题:《档案印记 丨⑦左权将军:太行忠魂擎山河丰碑》

阅读原文